處理工藝介紹
1常規活性污泥法
常規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應用較普遍的處理技術,又稱普遍活性污泥法或傳統活性污泥法,適合于食品、釀造、石油化工、城市生活污水等含有機物高的污水處理。工藝上采用沉淀、過濾、曝氣和二次沉淀,曝氣池和二次沉淀池是主要裝置。運行條件是:供給充足的氧,適當的溫度10~50℃,養料,pH值6~9,BOD5、氮、磷成一定比例,污水中毒物在細菌能承受的范圍內。
活性污泥法是以懸浮生長的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對污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污染物進行降解的廢水生物處理工藝。該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通過對污染物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后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氣池,多余部分則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統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統組成。曝氣池為反應主體;沉淀池的作用是進行泥水分離,保證回流污泥,維持曝氣池內的污泥濃度;回流系統用來維持曝氣池的污泥濃度,并通過改變回流比,改變曝氣池的運行工況;剩余污泥排放系統是去除有機物的途徑之一;供氧系統主要由供氧曝氣風機和曝氣器構成向曝氣池內提供足夠的溶解氧。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為: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于劇烈攪動的狀態,形懸浮狀態。溶解氧、活性污泥與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觸,使活性污泥反應得以正常進行。*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多糖類黏性物質。同時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細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第二階段,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吸收這些有機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給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應進行的結果,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長,污水則得以凈化處理。經過活性污泥凈化作用后的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懸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體物質在這里沉淀下來與水分離,澄清后的污水作為處理水排出系統。經過沉淀濃縮的污泥從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為接種污泥回流至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增殖的微生物從系統中排出,稱為“剩余污泥”。事實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從污水中轉移到了這些剩余污泥中。
活性污泥工藝的優點是對不同星質的污水適應性強,建設費用較低。
活性污泥工藝的缺點是運行穩定性差,容易發生污泥膨脹和污泥流失,分離效果不夠理想。
活性污泥法有很多種型式,使用zui廣泛的主要有三類:①傳統活性污泥法和它的改進型A/O、A2/O工藝;②氧化溝;③SBR工藝。傳統活性污泥法是應用zui早的工藝,它去除有機物的效率很高,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采用厭氧消化方式進行穩定處理,對消除污水和污泥的污染很有效,而且能耗和運行費用都比較低,因而得到廣泛應用。
傳統活性污泥法與氧化溝和SBR工藝相比zui大優勢是能耗較低、運營費用較低,規模越大這種優勢越明顯。對于大型污水廠來說,年運營費很可觀,比如規模為40×104m3/d的污水廠,1m3污水節省處理費1分錢,一年就節省146萬元。
傳統的活性污泥法與AB法相比,處理效率、運行穩定性低于AB法,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高于AB法。
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缺點是處理單元多,操作管理復雜,特別是污泥厭氧消化要求高水平的管理,消化過程產生的沼氣是可燃易爆氣體,更要求安全操作,這些都增加了管理的難度。但由于大型污水廠背靠大城市,技術力量強,管理水平較高,能滿足這種要求,因而常規活性污泥法的缺點不會成為限制使用的因素。
3.2氧化溝法
3.2.1一般原理
氧化溝污水處理工藝是由荷蘭衛生工程研究所(TNO)在20世紀50年代研制成功的。*家氧化溝污水處理廠于1954年在荷蘭Voorshoper市建成投入使用。
從本質上看,氧化溝工藝是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的一種變形,所以工作原理本質上與活性污泥法相同,但運行方式不同。
氧化溝工藝對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的變形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1)池改為溝。傳統工藝的曝氣池有推流式和*混合式兩種,推流式一般為矩形,*混合式一般為圓形池。氧化溝則改成了封閉的環狀溝,因此氧化溝也稱為連續循環曝氣池。污水和混合液(包括回流污泥)在溝內進行連續循環幾十圈才能流出溝外。這種溝型結構,具備了推流式和*混合式的雙重特點。首先,污水一經進入池中,立即與池內混合液*混合,經幾十圈的循環,各點的污染物濃度基本一致。若某時刻進入高濃度或有毒工業廢水進入溝內后,其濃度會很快被稀釋,使其影響降低至zui小。這是氧化溝工藝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的主要因素。其次,從循環一圈來看,氧化溝又有推流的特征,因為污水在溝中要循環幾十圈,不產生像*混合式那樣,易發生短路。由此可見,氧化溝工藝綜合了推流式和*混合式的優點。
(2)低負荷高污泥齡。由于氧化溝運行方式,污水在溝內循環幾十圈,決定了水力停留時間和曝氣時間充分延長,從而使有機物負荷低污泥齡長的特點,在這樣條件下運行使出水水質好,污泥在氧化溝中得以充分地穩定,不需再進行厭氧消化處理。
(3)曝氣設備簡化。氧化溝的曝氣形式主要以表曝為主,常見的曝氣設備有水平軸曝氣轉刷或轉碟、垂直軸曝氣機、射流曝氣器等,與傳統工藝的鼓風曝氣形式相比,氧化溝的曝氣系統大為簡化,運行管理方便。
3.1.2氧化溝工藝主要設計參數
氧化溝的水力停留時間長,有機負荷低,其本質上屬于延時曝氣系統。以下為一般氧化溝法的主要設計參數:
水力停留時間:10-40小時
污泥齡:一般大于20天
有機負荷:0.05-0.15kgBOD5/(kgMLSS.d)
容積負荷:0.2-0.4kgBOD5/(m3.d)
活性污泥濃度:2000-6000mg/l
溝內平均流速:0.3-0.5m/s
3.1.3氧化溝的技術特點
氧化溝利用連續環式反應池(CintinuousLoopReator,簡稱CLR)作生物反應池,混合液在該反應池中一條閉合曝氣渠道進行連續循環,氧化溝通常在延時曝氣條件下使用。氧化溝使用一種帶方向控制的曝氣和攪動裝置,向反應池中的物質傳遞水平速度,從而使被攪動的液體在閉合式渠道中循環。
氧化溝一般由溝體、曝氣設備、進出水裝置、導流和混合設備組成,溝體的平面形狀一般呈環形,也可以是長方形、L形、圓形或其他形狀,溝端面形狀多為矩形和梯形。
氧化溝法由于具有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較低的有機負荷和較長的污泥齡。因此相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調節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還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溝能保證較好的處理效,這主要果是因為巧妙結合了CLR形式和曝氣裝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溝具有*水力學特征和工作特性:
(1)氧化溝結合推流和*混合的特點,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緩沖能力,通常在氧化溝曝氣區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點的再上游點安排出流。入流通過曝氣區在循環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圍繞CLR繼續循環。這樣,氧化溝在短期內(如一個循環)呈推流狀態,而在長期內(如多次循環)又呈混合狀態。這兩者的結合,即使入流至少經歷一個循環而基本杜絕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釋倍數而提高了緩沖能力。同時為了防止污泥沉積,必須保證溝內足夠的流速(一般平均流速大于0.3m/s),而污水在溝內的停留時間又較長,這就要求溝內由較大的循環流量(一般是污水進水流量的數倍乃至數十倍),進入溝內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環液所混合稀釋,因此氧化溝系統具有很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對不易降解的有機物也有較好的處理能力。
(2)氧化溝具有明顯的溶解氧濃度梯度,特別適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處理工藝。氧化溝從整體上說又是*混合的,而液體流動卻保持著推流前進,其曝氣裝置是定位的,因此,混合液在曝氣區內溶解氧濃度是上游高,然后沿溝長逐步下降,出現明顯的濃度梯度,到下游區溶解氧濃度就很低,基本上處于缺氧狀態。氧化溝設計可按要求安排好氧區和缺氧區實現硝化-反硝化工藝,不僅可以利用硝酸鹽中的氧滿足一定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通過反硝化補充硝化過程中消耗的堿度。這些有利于節省能耗和減少甚至免去硝化過程中需要投加的化學藥品數量。
(3)氧化溝溝內功率密度的不均勻配備,有利于氧的傳質,液體混合和污泥絮凝。傳統曝氣的功率密度一般僅為20-30瓦/米3,平均速度梯度G大于100秒-1。這不僅有利于氧的傳遞和液體混合,而且有利于充分切割絮凝的污泥顆粒。當混合液經平穩的輸送區到達好氧區后期,平均速度梯度G小于30秒-1,污泥仍有再絮凝的機會,因而也能改善污泥的絮凝性能。
(4)氧化溝的整體功率密度較低,可節約能源。氧化溝的混合液一旦被加速到溝中的平均流速,對于維持循環僅需克服沿程和彎道的水頭損失,因而氧化溝可比其他系統以低得多的整體功率密度來維持混合液流動和活性污泥懸浮狀態。據國外的一些報道,氧化溝比常規的活性污泥法能耗降低20%-30%。
另外,據國內外統計資料顯示,與其他污水生物處理方法相比,氧化溝具有處理流程簡單,超作管理方便;出水水質好,工藝可靠性強;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特點。
3.1.4氧化溝脫氮除磷工藝
傳統氧化溝的脫氮,主要是利用溝內溶解氧分布的不均勻性,通過合理的設計,使溝中產生交替循環的好氧區和缺氧區,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其zui大的優點是在不外加碳源的情況下在同一溝中實現有機物和總氮的去除,因此是非常經濟的。但在同一溝中好氧區與缺氧區各自的體積和溶解氧濃度很難準確地加以控制,因此對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而對除磷幾乎不起作用。另外,在傳統的單溝式氧化溝中,微生物在好氧-缺氧-好氧短暫的經常性的環境變化中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群并非總是處于zuijia的生長代謝環境中,由此也影響單位體積構筑物的處理能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m.3121000.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m.3121000.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免費注冊后,你可以
了解安防行業更多資訊查看安防行業供求信息凸顯安防行業自身價值
馬上注冊會員
-
想快速被買家找到嗎
只需要發布一條商機,被買家找到的機會高達90%!還等什么?
馬上發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