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跨過1萬美元大關
時間:2011/2/21閱讀:839
-
提供商
天津市電纜總廠橡塑電纜廠
-
資料大小
0K
-
資料圖片
查看
-
下載次數
199次
-
資料類型
未傳
-
瀏覽次數
839次
春節期間,銅價站上10000美元關口,創有史以來的新高。這既在市場的意料之中,但又在預期之外。
截至2月7日收盤,LME三月期銅報10045美元/噸,春節期間漲幅為1.01%。9日國內期市迎來長假后的*個交易日,但盤面表現平靜,滬銅主力合約微漲0.67%,收于74960元/噸。
六年漲兩倍多
6年前,當銅價上漲至3000美元/噸時,市場絕大多數觀點認為價格已到了歷史高位并即將開始下跌。
巴克萊資本的“美女分析師”英格麗·史特恩*個在公開場合預測銅價將到4000美元。對于她的另類觀點,業內曾極度懷疑。5年前,銅價突破5000美元后,英格麗將目標位上調到8000美元。雖仍有不少資深人士認為這是在“放衛星”,但由于當時銅市良好的基本面和技術形態,投資者變得將信將疑。去年底,當巴克萊資本再度預計銅價將上漲到10000美元,市場已*相信。
不過出乎多數人意料的是,突破來得如此之快以及低調。相比國內農產品因北方干旱題材暴漲,銅市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歷史性的跨越。
供應吃緊
供應吃緊是推升本輪銅價上漲的主要因素。由于缺乏大型在建項目,近幾年銅供應沒有顯著增加。根據銅研究組織(ICSG)的統計數據,2010年前三個季度精銅產量同比增長了5%,但其中原生金屬銅的產量只增長了1.9%,再生銅增長高達25%,銅價的上漲刺激了廢雜銅的回收和冶煉。礦產產量增長緩慢,2010年前三個季度礦產產量僅增長了0.8%,礦產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降到79.7%。
而未來兩年,銅供應增長也將十分有限。海通期貨分析師汪飛介紹,因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上一輪很多礦山投資在后期停滯,再融資相當困難,延遲了銅礦投產的期限。2009年以后流動性泛濫,推動銅價新一輪暴漲,推動礦權價格直達天價,也限制了收購開發的進度,估計到2013年以后才會有一些大的銅礦項目投產。
成本大增
另外,過去數月,秘魯、智利等產銅國貨幣相對美元升值,以及通貨膨脹提高了工人對薪資的需求,銅生產成本大幅增加。zui大的銅生產國智利,2010年上半年銅礦生產成本同比增加25%,而2009年精銅的平均生產成本為3195美元/噸。
在需求端,2009年中國刺激政策拉動投資、2010年西方經濟體復蘇重建庫存,使金融危機后銅消費需求快速恢復。
未來隨著中國“十二五”電網建設,預計投資超過5000億元,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11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特高壓輸電線路總長將達4萬公里。以及為期3年的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預計投資規模不少于2000億元,當中約有2/3(1300億左右)會用于購買輸變電設備,包括變壓器、電線、電纜、鐵塔、電桿等。這些都將繼續帶動對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