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疫熒光法
1.直接法
(1)冰凍切片、涂片、印片或單層細胞培養物按要求進行固定,石蠟切片常規脫蠟后用酶消化處理,然后水化,用0.01mol/L PH7.2---7.4PBS洗5分鐘,冷風吹干,放入濕盒中。
(2)滴加經稀釋的熒光抗體,37℃ 30-60分鐘或4℃ 過夜
(3)PBS 洗2次,蒸餾水洗1次
(4)50%甘油緩沖液封片
(5)熒光顯微鏡下檢查
(6)對照染色
①陽性對照,用已經證實的含有靶抗原的組織切片與待檢標本同樣處理,結果應為陽性。②陰性對照,用確知不存在靶抗原的組織切片與待檢標本同樣處理,結果應為陰性。③空白對照,用免去特異性抗體或用PBS替代特異性抗體,結果應為陰性。④抑制試驗,將標記抗體(例熒光抗體)和未標記的抗體或血清等量混合后,按上述步驟處理切片,結果應為陰性(一步法)。或將待檢切片兩張,一張加未標記特異性血清,另一張加未標記同種正常血清,孵育后沖洗,再加入標記的特異性血清(例如特異性熒光標記抗體),加了未標記特異性血清的切片因抗原抗休已結合,故染色被抑制,呈陰性結果,而加同種正常血清的切片則呈陽性反應(二步法)。
對照染色非常重要,開始試驗時應做全面對照,每次試驗時應做陽性和陰性對照。
2.間接法
(1)標本處理同直接法。
(2)滴加適當稀釋的特異性抗體于標本上,置濕盒中,37℃ 30~60分鐘或4℃過夜。
(3)滴加適當稀釋的間接熒光抗體,置濕盒中,37℃ 30~60分鐘。
(5)PBS洗2次,雙蒸水洗1次。
(6)甘油緩沖液封片,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7)對照染色:可用空白對照和陰性對照等。
3.補體法
(1)標本處理同直接法。
(2)滴加適當稀釋的特異性抗體及補體的等量混合液,置濕盒中,37℃30分鐘,PBS洗3次。
(3)滴加適當稀釋的抗補體熒光抗體,置理盒中,37℃ 30分鐘。PBS洗2次,蒸餾水洗1次。
(4)甘油緩沖液封片。
(5)對照染色,可作正常血清替代,滅活補體對照即經56℃ 30分鐘滅活處理后,將滅活的補體與特異性抗體等量混合,進行染色,結果均應陰性。
4.雙重色疫熒光法
在同一標本上有兩種抗原需要直接顯示時,可用不同的熒光素分別標記抗體進 行染色。
一步法雙染色:先將兩種標記抗體按適當比例混合,按直接法步驟進行。
二步法雙染色:先用一個標記抗體孵育,不必洗,再用另一個標記抗體孵育,按間接法步驟進行。
5.注意事項
(1)免疫熒光法zui適宜進行冰凍切片的染色,因為此種切片一般抗原保存得較好。若是石蠟切片則應首先選用免疫酶法等染色技術。
(2)使用商品的熒光標記抗體,在進行染色前應作抗體效價的測定,找出合適的稀釋度后再進行成批染色。一般而言,在陽性物質發出明亮熒光而背景又較暗時的稀釋度是較為合適的。高稀釋度的熒光抗體可以減少非特異性著色使染色結果更具特異性,但稀釋度過高會導致假陰性的出現。低稀釋度的熒光抗體使結果較易觀察,但會帶來非特異性的著色,甚至出現假陽性的結果。
(3)非特異熒光的消除。非特異性熒光的消除方法較多。一般而言,冰凍切片的非特異性熒光較強,石蠟切片的非特異性熒光較弱。常用的方法有①先用非免疫血清如10%牛血清等處理切片,然后再行熒光染色。②用小鼠相應組織的干粉吸收熒光抗體中的非特異性成分。③選擇合適的稀釋度和切片。④選用高特異性和價的熒光抗體。
(4)洗滌要*。每道程序都有用蒸餾水或緩沖液洗滌以清除殘留在切片中的試劑,以達到特異著色的目的。洗滌時不論是沖洗還是振蕩洗滌,其基本原則是要達到洗滌干凈的目的,或者說充分稀釋上一道程序中的試劑,使其含量降至zui低。一般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以靜置廷長每次洗滌時間為宜,這是防止脫片的較好辦法。洗滌液的PH值應為7.2~7.4之間,過高過低的不利于染色過程,尤其是在偏堿的PH值條件下。
(5)孵育時間與溫度。免疫熒光法一般孵育溫度在37℃,時間為20——30分鐘時是*時間與溫度。當然,也與抗體的效價,組織抗原的含量與部位,切片的厚度等有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