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士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酶切擴增多態性序列
酶切擴增多態性序列(C1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是一類以PCR為基礎的共顯性的分子標記,它的基本原理是先用已知位點的DNA序列去設計一套特異性的PCR引物(19~27 bp)。然后應用這些去擴增該位點上的某一DNA片段;接著用一種專一性的限制性內切酶切割所得的擴增帶并進行RFLP分析。
1993年Konieczny和Ausubel首先在擬南芥兩種不同的生態型Columbia和Landsberg之間發展出了18套這樣的CAPS標記。根據TAIR(The Arabidopsis Information Resource)公布的信息。在擬南芥中又有53套新的CAPS標記被鑒定出來。CAPS標記揭示的是特異PCR片段的限制性長度變異的信息,特異引物序列來自基因數據庫、基因組克隆或cDNA克隆以及克隆的RAPD條帶。
CAPS標記是特異引物PCR與限制性酶切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DNA標記,它實際上是一些特異引物PCR標記(如SCAR和STS)的一種延伸。當SCAR或STS的特異擴增產物的電泳譜帶不表現多態性時,一種補救辦法就是用限制性內切酶對擴增產物進行酶切,然后再通過瓊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檢測其多態性。用這種方法檢測到的DNA多態性就稱為CAPS標記。它揭示的是特異PCR產物DNA序列內限制性酶切位點變異的信息,也表現為限制性片段長度的多態性。
CAPS標記在實際研究中經常用到。例如,Williamson等(1994)找到了一個與抗線蟲病基因Mi連鎖的顯性RAPD標記REX-1。經克隆測序設計出20堿基特異引物,轉化為SCAR標記。但在所有抗感品系都會擴增出一條同樣大小的帶,無多態性表現。后用限制性內切酶taqⅠ酶切后,抗感品系間表現了多態性,并能區分純合、雜合品系,成為與Mi連鎖的共顯性標記。Caranta等(1999)獲得了辣椒中與抗馬鈴薯Y病毒病和辣椒斑駁病毒病的抗病基因Pvy4緊密連鎖的AFLP標記,將8個標記中zui靠近的1個共顯性AFLP標記轉化成了共顯性的CAPS標記。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