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以高質量發展為錨,北京全速駛向全球數字經濟標桿
城市建設新航道!北京數字經濟發展“根基”漸深、“脈動”愈強,系列“標桿工程”在數字經濟場景應用、技術創新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標志性成果。為全面展現這場數字蝶變,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特別推出“標桿解碼:數字經濟北京方案”系列報道,系統呈現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北京路徑,彰顯科技創新賦能城市轉型的標桿力量!
錨定建設國家級數據交易所
北數所全力服務數據要素市場高質量發展
2021年3月,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數字中國重大戰略,北京市率先成立國內第一家基于新型交易模式的數據交易所:北京國際
大數據交易所(簡稱“北數所”),服務支撐北京市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并開展數據要素流通及價值挖掘等一系列探索實踐。同年,北數所被列入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標桿引領工程之一。
目前,北數所以“建設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為核心目標,致力于“打造國內領先的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和國際重要的數據跨境流動樞紐”。為數據市場提供專業化服務。目前已構建合規服務、價值發現、交易組織、生態培育四大核心能力,形成從產品開發到撮合交易、交付的數據交易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通從資產登記到評估、入表的數據資產全過程管理路徑,聚焦高頻數據交易、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集供給、高價值跨境數據流動三大業務板塊,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交易規模持續增長
交易活躍度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北數所交易規模持續增長,已累計超100億元,發放數據資產登記證書近500張;市場主體參與積極性持續提高,累計引入數據產品超3000個。交通數據、測繪數據、電力數據以及醫療數據等多個場景的數據實現進場交易,場景驅動的數據交易架構逐步形成。
其中,人工智能、醫療、工業、時空、文化等應用場景的數據交易占比持續上升,交易方中包含多家優質企事業單位、互聯網頭部企業、北京市高校和研究機構,以及在京國企,場內交易活躍度大幅度提升。
落地高頻數據交易
交易模式從交易撮合向數據交付延伸
北數所積極促成數據開放,成功推動高頻數據交易,逐漸突破數據交易所“居中撮合”的基礎交易模式,率先支持社保、停車等公共數據進場,實現在線計費計量、在線支付結算,完成從交易撮合能力到撮合、支付綜合能力的跨越。
在醫療領域,持續匯聚眼科、呼吸科、影像、醫學檢測等醫學領域數據,形成醫療、工業、司法、教育、3D模型等數據集“資源地圖”,為數據高頻交付提供充分儲備;在物流領域,依托北數所交易平臺,實現貨車運力監控數據的在線實時調用,推動貨車運力的高效調度。
深度服務人工智能領域
數實融合不斷加速
為實現頭部模型企業數據需求的精準對接,北數所充分發揮屬地優勢,鏈接多家部委、央企以及人工智能常用應用領域的高質量數據源,形成覆蓋交通、電力、電子商務等32個行業的“北數所數據產品地圖”,為人工智能行業提供定制化數據服務。
推動人工智能與醫療行業深度融合,依托北京市醫療健康數據流通試點工作,協助胸科醫院與模型訓練企業完成高質量數據集交易,大幅提升肺結核、肺癌篩查準確率。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遙感測繪領域,通過多源采集、一站供給的數據交易模式,北數所融合多地測繪院數據,集中供給需求單位,實現基于該數據成果及分析的評估模型搭建及課題研究。
牽頭制定地方標準
先發優勢持續鞏固
作為北京市數標委秘書處單位、數據交易工作組牽頭單位以及全國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員單位,北數所持續深耕數字經濟領域標準制定工作,發布數據行業權威白皮書,提升數據流通領域話語權。
目前,由北數所牽頭編制的3項數據交易地方標準已于2024年底發布,成為全國首批數據要素流通領域的地方標準。同步落地標準驗證案例25個,在國內率先形成“標準引領--市場規范--業務落地”的數據要素標準化業務閉環。
打造高質量生態圈
“三位一體”格局逐步構建
為活躍數據要素市場,北數所積極培育“三位一體”的數據要素生態伙伴,持續吸納北京國際數據交易聯盟成員至300多家,圍繞重點行業培育高規格、多層次的數商伙伴700多家,在全國范圍內建設區域數據要素服務中心21個,高標準打造“立足北京、輻射全國”的數據要素市場服務生態圈。依托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中關村論壇、服貿會等高端平臺,積極展示最新成果,推動提升產業能級,助力首都擴大數字經濟伙伴城市“朋友圈”。
下一步,北數所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積極落實“數字中國”戰略部署和北京“一區三中心”建設要求,在高價值數據交易規模上再發力,在公共數據產品交易上再突破,在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集交付上再提升,在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建設上再鞏固,在數據跨境流通服務上再升級,錨定建設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為北京市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進一步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構建全國數據要素市場繁榮發展新格局貢獻更大力量。